根據報導,關於政府因應美中貿易戰的方案和政策之中,蔡英文總統提到「新南向政策是正確的」但是這句話只說對了經貿戰略面和技術面的正確性,結構性並沒有說對。為什麼呢?
首先先從戰略和技術面探討,美中貿易剛剛開打其實已經注定美國會贏。首先美國對準的項目是橡膠製品和鋼鋁製品和疫苗品項,但中國瞄準的卻是大豆這類農產品。今天已經傳出歐盟大量購買美國的大豆期貨,在這點美國已經沒有後顧之憂,美國原本會從廣西省以及海南省等省分收購橡膠以及橡膠製品,但是這批產業鏈會因為貿易戰的因素轉往東協十國,尤其是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東協國家,鋼鋁製品的產業鏈和購買對象也會擴大於越南、柬埔寨、菲律賓條碼掃描器等等。至於疫苗這種具有專利技術又需要品質的產品,歐盟和澳洲都因為品質競爭不過價格被中國疫苗給打趴,現在他們只會支持美國對中國疫苗的鎖定。
川普之所以敢打這場貿易戰,其實從他大喊製造業回美的那刻就注定,因為美國勞權和薪資要求都比較高,身為商人出身的川普不可能不知道商人注重成本小於獲利的心理,換句話說,即便是製造業也必須因時代的演進,得是附加價值提高,轉型的製造業。
身為商人出身的川普不可能不知道商條碼機人注重成本小於獲利的心理。(資料照,美聯社)
那這種時候龐大且廉價的勞動力就不再是重點。所以之前美國的官員或參眾議員訪問台灣時都聚焦兩岸,但是這次亞太助理國務卿卻用官方立場表態支持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同一時間美國商務部掌管製造業的副助理部長史宜恩(Ian Steff)也會見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川普不會不清楚往後是一個數位經濟和高科技的時代,而東南亞十國又是網路數位經濟和電商成長值最快且最貼紙印刷高的地方,台灣只要是專業的電商企業基本上都是布局東協(ASUS在印尼、客製化貼紙ACER在菲律賓)。所以以戰略而言,蔡英文說的沒有錯。
條碼機分類,按列印方式分: 熱敏印表機,熱轉印印表機熱轉印印表機一般可以同時印表機熱敏標籤。按工業級別:商業級、輕工業級、工業級。工業級別越高,耐用性可靠性越強,印表機越重,越牢固。按大小尺寸: 桌面型、可擕式、固定可擕式通常可以手持或掛在腰間,通過無線、藍牙進行列印控制。按機械結構:連續列印、單張列印、列印貼標一體單張印表機可以列印類似名片的單張標籤。列印貼標一體機中實際裡面嵌入了標籤印表機核心引擎。按打印頭觸面:平壓式、邊壓式。市面上以平壓式打印頭為主,日本東芝公司生產出了邊壓式打印頭的印表機,其打印頭不是整個面接觸碳帶,而是只有一個邊壓在碳帶上,壓力減小,在沒有列印內容時,可以使標籤正常行進,而碳帶停止行進,從而達到節省碳帶的目的。邊壓式印表機需要專門的邊壓式碳帶配合。
但是結構方面,我們沒有不南向的選擇,換句話說,台灣根本不應該西進。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說,台灣從14世紀就已經跟越南之間有陶器貿易,荷蘭和西班牙統治時代時,台灣大量跟越南、泰國、馬來亞、印尼、菲律賓貿易,這樣的模式一直持續到明鄭時代。雖然大清帝國讓台灣只跟閩粵兩省對口貿易了兩百年,但是大船入港以後台灣外貿收入大增,茶葉外銷東南亞的收入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台灣的經濟跟東協十國越緊密的時候往往經濟成長率都很高,相反台灣越是被變成像甘肅省、陝西省這樣的地位時,我們的經濟越悽慘,這點我們也花了8年的時間證明了。
以時事史學的角度來講,歷史學者劉仲敬在他的著作《東亞窪地》一書說道,未來發展的趨勢,世界上就是這條世界資本主義的資金流向正在改道。它在1978年以後,曾經在中國東南邊境流動;今天它的發展方向是向越南和印度流動。
越南文老師阮氏清金也在他的投書〈台灣要「看重」東協〉寫道,「台灣面對最大的敵人—也就是中國的時候,其實你們跟日本一樣,地理位置接近,文化連結強的東南亞就是台灣唯一的選擇。」
所以從這兩點分析,不單單只是針對蔡英文總統的發言,更是針對台灣應該如何從歷史裡面借鏡,得到應有的教訓。
標籤機基本原理條碼標籤打印機有熱敏打印與熱轉印兩種打印方式。熱敏打印與熱轉印是最佳的條形碼打印技術,因為它們可以簡便應用在多種粘性標籤材料上,並以出色的邊緣定義打印出準確、高品質的圖案。每種技術都能夠以相同的打印清晰度和速度,產生一維、二維的帶有圖案和文本字體的條形碼符號。兩種方式都使用條碼打印頭對打印表面加熱。熱轉印是通過加熱碳帶,在多種材料上打印出耐用、持久的圖案。熱敏打印不使用色帶,而是直接在標籤材料上打印圖案。熱轉印打印中,熱敏打印頭給碳帶(色帶)加熱,油墨熔化在標籤材料上形成圖案。碳帶色帶材料被介質吸收,圖案則構成了標籤的一部分。該技術提供了更好的的耐久性和圖案質量。熱敏列印是使用經過化學處理的熱敏介質,當介質從熱敏列印頭下通過時會變黑。熱敏列印機不需要油墨、墨粉或色帶。簡單的設計使熱敏列印機易用和耐久。因為不需要色帶,熱敏介質上的圖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褪色。如果標籤被過度的暴露在熱、光或其他催化劑下,材料將會變暗,條形碼將無法被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