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是嬰兒不舒服時常見的表達方式,寶寶一哭,許多爸媽的直覺就是:「肚子餓了」、「尿布該換了」,或者是「想要人抱」,然而,常常有新手爸媽怎麼安撫都不對,寶寶就是哭不停,到底該怎麼辦呢?

大千醫院小兒科主任張濤澤指出,其實很多爸媽不知道,除了上述常見的原因之外,寶寶哭鬧很有可能是過敏導致!但過敏初期症狀不明顯,像是皮膚癢、容易吐奶等,常容易被家長忽略,若沒有加以預防,便可能誘發過敏,出現更嚴重症狀,甚至影響寶寶成長發育!初期過敏症狀易發於夜晚,如異位性皮膚炎造成的搔癢、腸胃道過敏引起腹脹、腹絞痛等,讓寶寶晚上難入睡、易醒,容易因為睡眠不足、過敏造成的不適而哭鬧不已,若長期未改善,不僅影響成長發育,家長精神也受折磨。

張濤澤表示,異位性皮膚炎、腸絞痛可能只是開端,若過敏加劇,未來甚至可能會出現氣喘、鼻過敏等一連助聽器價格串的症狀,醫界上稱之為「過敏進行曲」。張醫師表示,為避免上述家長不樂見的狀況,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做好過敏預防,在黃金三歲關鍵期,透過「飲食」來調整體質,打好成長基礎。

經常耳鳴竟然是聽力喪失的徵兆!前幾年型男歌手吳克群傳出連續兩個月耳鳴、聽力下降,以為是耳垢多,未料竟是突發性耳聾,因延誤治療黃金時間,聽力只剩6成。醫師提醒,如果耳鳴合併聽力下降,是聽力喪失徵兆,及早就醫才能搶救聽力。
耳鳴是聽神經接收聲音有障礙的現象
 為什麼耳鳴會和聽力喪失有關?亞東醫院人工耳蝸中心主任陳光超表示,醫界推測耳鳴的發生,可能是聽神經原來應該要接收到聲音的訊號,但聽神經受傷無法收到訊號而產生耳鳴。或是耳內毛細胞運動時,因聽神經老化、毛細胞損壞。正常情況下,聲音傳導進耳內的振動波會影響毛細胞接收聲音,但是損壞的毛細胞接收到反射波時無法接收聲音,使得耳內接收到的反射波產生雜聲音,即聽覺系統傳達到大腦的訊號出現障礙的現象。如果持續出現這種現象,即表示聽覺發生問題。
長庚醫院耳鼻喉科耳科主任陳錦國說,耳鳴指的是耳朵聽到鳴叫聲或是耳朵悶脹,有很多原因都會引起耳鳴,包括感冒、吸菸、喝酒、熬夜及噪音等引起的暫時性的耳鳴,而可能會長期影響聽力的則有聽神經瘤、腦瘤、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也是會先以耳鳴的症狀為表現。
急性聽力降低需儘快用藥
 如果是老化影響的聽力慢慢喪失,可以搶救的聽力有限,一般採取的是使用有助耳內循環的藥物減緩聽力喪失。但如果是突發性耳聾,因為有治療黃金期,所以必須及時治療。陳錦國提醒,突發性耳聾常引起耳內發出尖銳的「吱吱吱」叫聲,很多人執著於「叫聲何時停止」,但其實最該做的是趕快到耳鼻喉科做聽力檢查。如果有連續3個音域聽力降低超過30分貝,表示為突發性耳聾,趕快用類固醇治療,有機會搶救聽力。
耳鳴類型不同會影響聽障程度
 陳光超說,如果耳鳴又同時合併天旋地轉的眩暈,根據統計顯示,這類型的聽力喪失比較難回復,治療效果差。如果是低頻發出嗡嗡叫、爬高會發作的耳鳴,陳錦國提醒,這可能是梅尼爾氏症引起的耳鳴,有機會經由治療減緩聽力喪失的速度。如果是耳悶悶的,聽聲音像有水聲的耳鳴,小心可能是中耳炎引起的聽力障礙,必須趕快治療,否則進一步傷害可能會造成永久性聽力降低。耳骨硬化症到最後也可能引起聽力喪失,除了可以選擇配戴助聽器以外,也可以利用人工耳鐙骨取代硬化耳骨的手術治療,但這項治療很精密,必須很小心,否則也可能傷害內耳而引起全聾。耳鳴伴隨心跳搏動聲 危險性高
 兩位醫師都提醒民眾一定要注意以下這種耳鳴:持續聽到和心跳同步的搏動聲,一定要趕快就醫檢查,因為這類型的耳鳴,通常和腦動靜脈畸形有關,腦動靜脈瘤破裂有致命危險。陳錦國說,如果是劇烈運動後聽到心跳聲,這種通常是短暫性的,如果是持續數小時、數天或反覆發作,就一定要當心。

張濤澤進一步提醒,要預防過敏,除了注意環境清潔外,也要從「飲食調整」著手。寶寶呱呱墜地後,身體器官仍尚未發育完全,很有可能因為吃進體內的食物引發過敏,其中又以「牛助聽器奶蛋白過敏」最常見,因此奶類的選擇很重要。

張濤澤表示,「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品,不僅可預防過敏,還可供給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素,可說是好處多多。他建議,一歲以後若有無法哺餵母乳的情況,家長得要謹慎挑選配方奶,可選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透過水解技術切斷較大的蛋白質片段,透過持續、少量的刺激,讓寶寶漸漸適應,養好體質。

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水解產品,家長到底應該怎麼挑選?張濤澤提醒,各家水解技術都有些許的不同,之於調整體質也有不同的效果,建議以具有大規模臨床實證佐證的廠牌為優先考量。

張濤澤也再次提醒家長,三歲前可說是決定寶寶日後健康的重要分水嶺,家長得相當留意,務必提前幫寶寶多留心,打好未來健康的基礎。

arrow
arrow

    oddvarche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